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簡陽市:黨建引領共建共享 打通鄉(xiāng)村治理的“神經中樞”
2021年03月18日 19:4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分享到:
荷橋村新居。谷成斌 攝
荷橋村新居。谷成斌 攝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8日電 (吳平華 周滎鴻)日前,司法部、民政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名單,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上榜,成為簡陽市首個獲此殊榮的村(社區(qū))。

  荷橋村曾經是省定貧困村,于2017年底實現(xiàn)“村摘帽、戶脫貧”,先后榮獲四川省先進黨組織、四川省“六無”社區(qū)、四川省衛(wèi)生村、成都市先進黨組織、成都市黨建引領城鄉(xiāng)社區(qū)發(fā)展治理示范社區(qū)、成都市百佳社區(qū)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荷橋村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統(tǒng)攬,以政府治理為主導,以村民需求為導向,按照“黨建引領、共建共享”的原則,突出新發(fā)展理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通鄉(xiāng)村治理的“神經中樞”,初步形成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加強法治建設

  如何發(fā)揮基層黨員優(yōu)勢,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群眾自治、黨群共治的組織體系,圍繞這一命題,荷橋村黨委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加強法治建設的關鍵,努力激發(fā)組織活力,加強法治隊伍建設,引導黨員發(fā)揮“領頭雁”效應,帶頭學法、守法、用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矛盾問題,村黨組織領導作用發(fā)揮明顯。

  實施法治惠民服務行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進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優(yōu)化法律服務水平、拓寬法律服務領域,為人民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公共法律服務。該村依托普法講師團、法律骨干、法律服務志愿者等資源,大力開展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建設工作,2020年以來,已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引導78余人次,成功化解2例典型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

  實施法治文化培育行動,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豐富宣傳載體,拓寬宣傳渠道,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示范創(chuàng)建,努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2018年建成法治文化農家大院,建成法律之家1個,配備矛盾糾紛調解室,設置法治宣傳欄、法律圖書角、法治宣傳墻畫等法治文化元素設施。

  堅持法德并舉,立足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家風荷鄉(xiāng)會客廳、植物工廠、智慧農場等鄉(xiāng)村形態(tài)與成渝家風文化雙峰論壇、美麗鄉(xiāng)村健康跑、荷橋集市等新鄉(xiāng)村生活方式相結合,搭建起成渝鄉(xiāng)村文化交流的橋梁,走出了“家風荷鄉(xiāng)”農商文旅體融合發(fā)展的新時代路徑。

  尊重民意發(fā)展基層民主

  “我覺得應該制定更加完善的村規(guī)民約”“我覺得項目的落地還要再斟酌考慮”……在荷橋村,這樣的聲音貫穿民主決策全過程。

  發(fā)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不斷強化基層民主管理,才能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積極性。近年來,荷橋村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在工作中既注重貫徹落實各項政策,又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聽取群眾在基礎設施設備維護、人居環(huán)境整治、村轄區(qū)范圍內的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建議,使幸福荷橋的溫度不斷攀升。

  堅持抓好民主決策,進一步建立健全民事民議、民事民決制度機制,凡法律規(guī)定以及與村民利益有關的重大事項、重要議題,均由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民主表決議定,充分吸收群眾意見,推動黨組織意圖和群眾意愿有機結合。在政策享受、項目實施等重大事項決策方面,村黨委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形成了黨組織主導、人人參與、人人遵守、人人共享的互動局面。

  此外,堅持抓好民主管理,依法規(guī)范村民自治,健全村內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完善村規(guī)民約。堅持抓好民主監(jiān)督,建立健全村干部監(jiān)督制度,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建立村民理財監(jiān)督小組,定期對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核,村務財務每月定期公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向基層延伸。集體項目設立、實施等,均由村民監(jiān)事會全程監(jiān)督。(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