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國網四川檢修公司:譜寫提質增效“三部曲” 奏響安全“樂章”
2021年10月27日 14:32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7日電 (劉忠俊 李楠 唐玲)國網四川檢修公司27日透露,為立足長遠,公司通過精益管理、科技創(chuàng)新、管理賦能,譜寫提質增效“三部曲”,助力安全生產,護航大電網穩(wěn)定運行。

減少停運,開展帶電檢修作業(yè)。國網四川檢修公司供圖
減少停運,開展帶電檢修作業(yè)。國網四川檢修公司供圖

  四川作為全國最大的特高壓直流集群地,已成為連接西北、華中、華東、華北四大區(qū)域的樞紐電網。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作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外送基地,四川電網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發(fā)揮了更大的作用。

  為確保特高壓檢修順利推進,國網四川檢修公司從多個方面入手提升檢修效率,實現特高壓由“全檢全試”向“精準檢修”轉向。2021年初,國內首次特高壓精益化檢修在800千伏宜賓換流站啟動,本次年度檢修首次以提升能量可利用率為導向開展,從保障工作安排、細化作業(yè)流程、保障人員安排及特種車輛等方面入手,結合帶電檢測、在線監(jiān)測、設備缺陷、運行數據分析等信息,全面開展設備狀態(tài)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差異化制定檢修方案,檢修效率提高36%,檢修工期由11天壓縮至7天,每年可新增輸送電量近7.6億千瓦時。

  據了解,復奉、錦蘇、賓金三大特高壓直流工程已累計向東部地區(qū)輸送電量806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煤耗3226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041億噸,有力支撐了國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推進,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提升。

樹竹換種茶園消除安全隱患,助力村民增收。國網四川檢修公司供圖
樹竹換種茶園消除安全隱患,助力村民增收。國網四川檢修公司供圖

  近年來,國網四川檢修公司廣泛運用六旋翼無人機、三維實景掃描等科技手段,提高電網智能水平。大力推廣帶電作業(yè)技術,“吊籃法”等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缺陷精準消除等方面,已累計完成輸電線路帶電作業(yè)46次,消除輸電線路20余處嚴重和危急缺陷,有效減少重要輸電線路停電時間約90小時,增加輸送電量4500萬千瓦時。

  500千伏譚邡一線81號塔作業(yè)現場,工作人員通過遠程遙控地線修補機器人,順利完成地線修補工作并自動返回安裝點。這是檢修公司首次運用新技術完成輸電線路地線斷股的智能修復,同時也開辟了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yè)新領域。同時,首次運用柔性調度方式,成功實施德寶直流“日內潮流兩次反轉”新運行模式,有效緩解了四川局部負荷中心用電壓力,預計增加川內送電量約7.2億千瓦時,實現高峰時段川內電力可靠供應、低谷時段清潔能源消納雙重效益。

  瀘州市納溪區(qū)大渡口鎮(zhèn)太和村五組千畝白茶生態(tài)園,是正負800千伏錦蘇線、復奉線密集通道平行走向區(qū)段途徑蜀南竹海和川渝結合地帶,也是四川唯一的特高壓直流密集通道。由于地處川南地區(qū),植被生長茂盛,線下樹竹隱患突出。

  為護航超特高壓主網高質量運行,徹底根治山火隱患,國網四川檢修公司先后對±800千伏復奉線4處、±800千伏錦蘇線4處大面積超高樹竹開展了換種茶園2000畝、檸檬500畝。新模式既有助于企業(yè)保護電力設施又能增加群眾收入。目前已累計完成換耕種植面積近1000畝,節(jié)約通道治理成本60萬元人民幣。根據川南片區(qū)樹竹3年成林的生長規(guī)律,預計以后年度均可減少高段樹竹治理支出約100萬元。

  “十四五”期間,四川超特高壓大電網建設投運將迎來新一輪高峰,基于“風險+效益”雙重考慮,國網四川檢修公司累計梳理積壓多年拆舊物資1748項,完成報廢審批1475項,節(jié)約年保管費用約100余萬元,增加處置收入款項2500余萬元,有效控制了庫房租賃成本。(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