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wǎng)四川

海大研支3人團:“海藍藍”輝映壤塘“天藍藍”
2022年04月13日 13:15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4月13日電   (楊斌 劉小義) “齊步走...。。敬禮!”新學期伊始,阿壩州壤塘縣中學操場上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如期舉行。4名升旗手和護旗手組成的國旗護衛(wèi)隊在教官的指導下莊嚴升旗,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愛國、自豪之情在全校師生心中油然而生。

  規(guī)范的升旗儀式不僅是對國旗的敬仰,也是對學生愛國主義的培養(yǎng)。擔任該校國旗護衛(wèi)隊教官的是來自大連海事大學的3人研究生支教團隊白宇航、張博、馮浩。2021年7月,研支團3人跨越千山萬水從象牙塔來到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中學,開啟了西部支教之旅。

 點亮青春,傳遞知識的火種

支教團隊在壤塘開啟支教之旅。
支教團隊在壤塘開啟支教之旅。

  3名研支團成員分別學習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專業(yè)。在壤塘縣中學校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下,他們服從學校安排,分別擔任英語和地理教學,到崗即上崗,帶著愛與責任站上三尺講臺。在教學中,他們發(fā)揮自身特長,每人每周課時量達18課時以上,午休及周末的時間也常用來給學生輔導功課。

  “看到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看到他們學習有了進步,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壤塘的冬天寒風凜凜,空氣稀薄,繁重的教學加之冬季缺氧差點讓幾位北方來的熱血小伙暈倒講臺,但是責任如斯,念茲在茲,研支團成員克服重重困難,虛心學習,工作用心用力,成效明顯,成了同事的好伙伴、學生的好老師。

 綻放青春,揚起愛國的風帆

支教老師帶領護衛(wèi)隊訓練。
支教老師帶領護衛(wèi)隊訓練。

  愛國主義歷來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海大研支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出發(fā)點,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抓手,建立壤塘縣中學首屆國旗護衛(wèi)隊,規(guī)范升旗儀式。無論風吹日曬,每天中午都能在操場上看到他們帶領護衛(wèi)隊“一令一動”訓練的身影。

  在重要歷史節(jié)點,他們會精心準備主題班會,為同學們講解國慶節(jié)的由來、紅旗的顏色、“九一八”等紅色知識。為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任心和凝聚力,他們積極帶領學生前往敬老院、烈士陵園、鄉(xiāng)鎮(zhèn)義工等地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為老人及特殊困難群眾送溫暖、洗衣做家務。筑理想,育“西”望,海大研支團致力培養(yǎng)“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讓愛國愛人民、服務社會的精神在美麗的壤巴拉高原傳揚綻放。

奉獻青春,筑牢希望的橋梁

為學生送上愛心禮包。
為學生送上愛心禮包。

  “加油!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家鄉(xiāng)服務社會!”由于壤塘地處偏遠,群眾增收路子不寬,有些學生冬天仍身著單衣,用油筆管書寫作業(yè),反復使用一個本子,學習和生活不同程度面臨困境。研支團將這些情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為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困難,他們深入鄉(xiāng)村山寨開展家訪,掌握學生家庭狀況,聯(lián)系社會愛心企業(yè)及人士給予資助。

  3月10日,由研支團聯(lián)系的愛心企業(yè)大柴公司捐助的100件衣物和100雙襪子到達該校,25名生活困難、學習優(yōu)異的壤中學生受到資助。支教以來,研支團共向壤塘縣中貧困生精準發(fā)放棉衣物200件、學習用品包400份,助力他們完成夢想,走出大山。

  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年的支教之旅盡管短暫,還有兩個多月即將結束。但是大連海大研支團秉承“學匯百川德濟四海”的海大校訓,用青春汗水澆鑄支教之路,為培養(yǎng)祖國人才、建設美麗幸福壤巴拉家園貢獻力量。(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