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中國LNG技術大咖蒲黎明:在全國業(yè)界創(chuàng)造無數(shù)個“首次”
2022年05月10日 19:4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0日電 (上官昌淮 繆博藝)在成都高新區(qū)天府三街,有這樣一位中國LNG領域技術大咖:2007年才走出浙大校門的他,僅用15年就從一名稚嫩書生變成了技術大咖,先后發(fā)表論文10余篇,申請專利32項,成功研發(fā)天然氣處理與液化、輕烴回收、天然氣提氦裝置10余套、挑梁重大工程近20項,成為中國氣體工業(yè)協(xié)會天然氣分會最年輕的特聘專家。

  他就是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油氣加工二室主任的蒲黎明。

  蒲黎明懷著對天然氣的熱愛,工作15年先后攻克了我國首個百萬噸LNG工程,研發(fā)出國內首套100億方/年乙烷回收工藝包和國內首臺純國產化60萬方/天LNG繞管式換熱器……他用無數(shù)個創(chuàng)新、無數(shù)個首次、無數(shù)個榮譽,為青年一代設計師前進指明了方向。

蒲黎明作為優(yōu)秀總包團隊代表發(fā)言,劉永清 攝
蒲黎明作為優(yōu)秀總包團隊代表發(fā)言,劉永清 攝

  LNG夢想啟航

  LNG即液化天然氣,其單位體積熱值是天然氣的600多倍,比天然氣更清潔,市場前景廣闊。然而,由于技術存在短板,我國的LNG生產工藝和關鍵設備都要依賴進口。鑒于天然氣的核心地位,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總承包了湖北500萬方/天LNG工廠國產化示范工程,蒲黎明作為設計經理承擔了該項目的設計及國產化研發(fā),從而開啟了他LNG夢想的航船。

  “國產化是黃岡LNG工廠最大的課題!逼牙杳髡f,長期以來,中國LNG工廠建設只能采取國外工程總承包模式,市場被美法德等歐美國家壟斷!霸O計都是外國人定的,設備也只能用外國產品!

蒲黎明參加塔里木油田乙烷回收工程投產儀式,李瑩珂 攝
蒲黎明參加塔里木油田乙烷回收工程投產儀式,李瑩珂 攝

  在國產化設備研發(fā)、技術攻關和工廠設計過程中,蒲黎明與LNG團隊爭分奪秒,經過19個月的努力,2014年6月LNG工廠一次性投產成功。

  這不僅創(chuàng)下了國內規(guī)模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大型LNG裝備國產化率突破99%)、中國首個年產超百萬噸LNG項目……國內同行業(yè)26項第一、18個首創(chuàng);而且形成了先進的“多級單組分制冷天然氣液化工藝”等20余項LNG專利技術、3項重大自主創(chuàng)新突破、22項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12項標準規(guī)范等,把湖北500萬方/天LNG工廠國產化示范工程打造成為LNG大國重器,為國產化LNG工程由百萬噸級向千萬噸級邁進,躋身世界百萬噸級LNG主流設計、制造商行列鋪平了道路。

蒲黎明在辦公室工作。劉永清 攝
蒲黎明在辦公室工作。劉永清 攝

  攻克“大國重器”

  LNG繞管式換熱器是特大型LNG裝置的首選主低溫換熱器,長期以來,這臺天然氣液化領域的“大國重器”的設計制造技術,嚴重制約了我國大型LNG裝置成套技術的發(fā)展。為了突破超大型LNG裝置成套技術及關鍵設備的國產化,2019年初,蒲黎明申報了中油工程重點研發(fā)項目“800萬噸級超大型LNG成套技術研究”。

  也許是在湖北LNG工廠國產化示范工程中嘗到了甜頭,這一年,蒲黎明帶領西南分公司LNG團隊開啟了繞管式換熱器國產化攻關。由于是國內首創(chuàng),毫無借鑒經驗,在設計開發(fā)及工程樣機制造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其中,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工藝計算和換熱器繞管制作問題。

  蒲黎明回憶道:“那是2019年冬天,換熱器換熱始終無法達到預定目標,為了解決纏繞管內與殼程的結構問題,我們冒著大雪行程三千多里深入哈密現(xiàn)場進行對標驗證,在現(xiàn)場辦公室連續(xù)攻關了兩天兩夜,直到數(shù)據達到預定目標才返回成都!

  解決了技術問題,又遇到了制作上的問題。2021年6月,受疫情影響,加上換熱器繞管所需的數(shù)量小、管子材質特殊,管材很難采購,設計出身的蒲黎明親自到鋼管廠進行協(xié)調,終于解決了管材的購買問題。原材料到貨后,他直接駐扎在制造廠研究討論并指導繞管制作全過程,經過一周的攻關,合作廠家對蒲黎明贊不絕口:繞管你比我們更專業(yè)了。

  經過兩年大量的關鍵技術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及工藝測試,蒲黎明帶領團隊終于研究出大型LNG繞管式換熱器結構設計、制造檢驗、天然氣液化等系列關鍵技術。他們研制的國內首臺60萬方/天LNG繞管式換熱器工程樣機在內蒙古亨東項目現(xiàn)場成功運用,打破了這項技術多年被外國公司壟斷的局面,對實現(xiàn)我國“雙碳”目標實施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蒲黎明查看設備運行參數(shù)。王科 攝
蒲黎明查看設備運行參數(shù)。王科 攝

  提質增效壓減成本

  近兩年,受疫情和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極大提高了我國天然氣副產品成本。在提質增效的情況下,蒲黎明在開展大型化天然氣乙烷回收工藝包攻關的同時,把目光拓展到天然氣副產品的開發(fā)應用上,提出了膜分離提濃+天然氣液化聯(lián)產提天然氣副產品等系列技術,在增加天然氣副產品產量的同時,壓減了天然氣副產品的成本。

  形成的系列技術不僅適用于新建大規(guī)模含副產品氣田的開發(fā),也適合已建天然氣液化工廠的提天然氣副產品擴建,并助力集團公司又一新能源技術研發(fā)中心于2022年3月落地公司。

  工作中,蒲黎明把愛崗敬業(yè)的豪情轉化為LNG技術研發(fā)和提質增效的手段,不僅總結出了工程設計提質增效的有效方案,而且把西南分公司天然氣深冷技術延伸到負200攝氏度以下。

  堅忍不拔精益求精

  當問及蒲黎明:過去十年,你挑梁重大工程近20項有何感想時,這位技術大咖很坦然地說:“這些成績都是過去,面對LNG新的大發(fā)展形勢,我還需要更努力”。簡單的一句話,包含著蒲黎明對LNG精益求精、鑄造精品的追求:努力將集團公司LNG液化技術由國內領先發(fā)展成國際先進水平。

  也正是這份追求,工作以來,蒲黎明堅持以“抓技術,一絲不茍;抓進度,一著不讓;抓質量,一點情面不講”,持續(xù)把管理創(chuàng)新、科技進步、技術創(chuàng)新作為工作創(chuàng)新的起點,始終用他特有的“堅忍不拔”精神把一個個項目轉化成工程樣板,把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西南分公司打造成新的LNG名片。

  時值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年之際,蒲黎明說:“我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與中國LNG同仁們前赴后繼、勇?lián)蠕h,,為青年LNG人做好榜樣,無怨無悔為中國石油全面建設基業(yè)長青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貢獻著青春與才智!(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