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5月30日電 臨近端午,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的師上小學操場化身千年古鎮(zhèn),孩子們身著漢服、額點雄黃,在艾草清香中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民俗之旅。
校園里彌漫著艾草清香,孩子們踏上“艾草紅毯”在“沐蘭湯”凈手禮中感受《荊楚歲時記》的古老智慧。老師們手持菖蒲,為每位孩子“點雄黃”,額間金色的"王"字映著笑臉,仿佛千年前的端午祝福在此刻蘇醒。

“我的艾草卡掛到祈福墻最高處啦!”同學們踮著腳,把寫滿心愿的艾草葉掛上簽到墻。微風拂過,滿墻青綠沙沙作響,宛如一首自然的端午詩。
蹴鞠區(qū)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孩子們踢著繡球你爭我搶;投壺區(qū)卻是一片屏息凝神……"中了!"隨著竹箭入壺的脆響,圍觀人群爆發(fā)出喝彩。最熱鬧的還屬“射五毒“游戲,孩子們挽弓搭箭,瞄準畫著蝎子、蜈蚣的靶子,在游戲中讀懂古人驅邪避毒的智慧。

詩詞角傳來清朗童聲:“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小小朗誦者們站在艾草裝飾的臺前,將《端午》《離騷》吟誦得鏗鏘有力。而”粘土粽子工坊“里,一雙雙巧手正捏出Q版粽寶,有的還畫上了俏皮的"龍舟駕照"。
“粽葉工坊”飄來陣陣清香,孩子們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折葉、填米、纏線,雖然成品有的胖如元寶,有的漏著糯米,但每個粽子都包裹著勞動的甜蜜。
“我要把五彩繩送給奶奶!”孩子們認真編織著絲線,旁邊的香囊制作區(qū)擠滿了“小繡娘”,艾草、丁香、薄荷的香氣交織,構成最天然的端午味道。更有創(chuàng)意十足的彩蛋畫師,在蛋殼上描繪出賽龍舟的盛景。
此外,該校還邀請到民樂團為孩子們奏響民樂,古箏淙淙如流水,鼓點咚咚似槳聲。身著漢服的小觀眾們隨著節(jié)奏輕輕搖擺,仿佛看見汨羅江上旌旗招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