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wǎng)

首頁 > bwbd > 中新網(wǎng)四川

師上小學端午民俗游園:雅韻潤童心
2025年05月30日 13:28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5月30日電  臨近端午,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的師上小學操場化身千年古鎮(zhèn),孩子們身著漢服、額點雄黃,在艾草清香中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民俗之旅。

  校園里彌漫著艾草清香,孩子們踏上“艾草紅毯”在“沐蘭湯”凈手禮中感受《荊楚歲時記》的古老智慧。老師們手持菖蒲,為每位孩子“點雄黃”,額間金色的"王"字映著笑臉,仿佛千年前的端午祝福在此刻蘇醒。

活動現(xiàn)場。師上小學 供圖

  “我的艾草卡掛到祈福墻最高處啦!”同學們踮著腳,把寫滿心愿的艾草葉掛上簽到墻。微風拂過,滿墻青綠沙沙作響,宛如一首自然的端午詩。

  蹴鞠區(qū)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孩子們踢著繡球你爭我搶;投壺區(qū)卻是一片屏息凝神……"中了!"隨著竹箭入壺的脆響,圍觀人群爆發(fā)出喝彩。最熱鬧的還屬“射五毒“游戲,孩子們挽弓搭箭,瞄準畫著蝎子、蜈蚣的靶子,在游戲中讀懂古人驅邪避毒的智慧。

活動現(xiàn)場。師上小學 供圖

  詩詞角傳來清朗童聲:“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小小朗誦者們站在艾草裝飾的臺前,將《端午》《離騷》吟誦得鏗鏘有力。而”粘土粽子工坊“里,一雙雙巧手正捏出Q版粽寶,有的還畫上了俏皮的"龍舟駕照"。

  “粽葉工坊”飄來陣陣清香,孩子們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折葉、填米、纏線,雖然成品有的胖如元寶,有的漏著糯米,但每個粽子都包裹著勞動的甜蜜。

  “我要把五彩繩送給奶奶!”孩子們認真編織著絲線,旁邊的香囊制作區(qū)擠滿了“小繡娘”,艾草、丁香、薄荷的香氣交織,構成最天然的端午味道。更有創(chuàng)意十足的彩蛋畫師,在蛋殼上描繪出賽龍舟的盛景。

  此外,該校還邀請到民樂團為孩子們奏響民樂,古箏淙淙如流水,鼓點咚咚似槳聲。身著漢服的小觀眾們隨著節(jié)奏輕輕搖擺,仿佛看見汨羅江上旌旗招展。(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