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0日電 (王天航 陳柯)近日,瀘縣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涉物流行業(yè)犯罪案件,涉及被害人90余名,案涉金額達33萬余元。
2021年初,被告人陳某某、黃某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沒有汽車托運條件的情況下,共謀通過互聯網發(fā)布車輛托運廣告,在托運人聯系托運車輛時,故意隱瞞實際托運費用系按照車重計算,還需額外收取保險、加固、裝車費用等情況,向托運人報以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使托運人陷入錯誤認識。
為順利實施敲詐勒索,陳某某制作了帶有明顯不易察覺的收費項目和價格的格式合同,如運費系按照車重計算,額外收取保險費、加固費、裝車費等。并在簽署托運合同時采用不斷催促、遮擋合同內容等方式使托運人無法審查合同內容,掉入合同陷阱,從而試圖以表面合法的形式,掩蓋敲詐勒索的事實。
待車輛發(fā)出后,陳某某按照所簽訂的前述陷阱合同,計算出實際運費,并通過微信向托運人發(fā)送運費單,要求被害人支付高額尾款,并以不付清尾款就不告知接車地點或者將車丟棄等為條件,對托運人進行要挾,索要他人錢財。托運人由于不清楚車輛現狀,也無法聯系實際承運人取車,為將車輛取回,只能被迫與陳某某等人協(xié)商,并支付高額尾款。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陳某某、黃某某等九人組成的犯罪集團,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敲詐勒索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敲詐勒索罪。被告人陳某某、黃某某敲詐勒索數額達335976元,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其余七名被告人分別有數額巨大、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對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陳某某、黃某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五萬元,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其余七名被告人分別判處四年至一年十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和緩刑,并處一定數額罰金。
法官提醒:托運車輛前,要了解貨運常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物流行業(yè)中有汽運、航空、行李包裹、快遞等多種運輸方式,不同的運輸方式有不同的計價規(guī)則及方式,消費者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要留存協(xié)議、票據、聊天記錄等證據,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向當地物流商協(xié)會、運輸管理部門、消委組織或公司機關投訴,還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維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