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ms > 華西都市報

入夏以來成都多個小區(qū)“蛇出沒”
2025年06月09日 10:42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曹惠君

  進入夏季,蛇類活動頻繁,除了野外,城市里也有“蛇出沒”。日前就有網友稱,“成都生態(tài)建設越來越好,公園里的植被較多,讓蛇類有了生存空間,每年夏天基本都能看到有蛇出沒。”

  “成都常見的蛇類有哪些?有毒嗎?”針對市民的擔憂,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5月后成都進入“蛇出沒”季節(jié)

  進入5月后,隨著氣溫升高,成都也進入“蛇出沒”季節(jié)。

  記者查閱公開報道的案例,發(fā)現近期就有多起。5月16日、17日,成都市新津區(qū)獅子村一居民院內同一彩鋼棚上接連兩日出現蛇類蹤跡,長約1.5米的菜花蛇盤踞在橫梁上,令周圍居民十分緊張。消防隊員兩次火速出動,成功化解險情。

  5月21日,龍泉驛區(qū)濱河花園小區(qū),有居民在廚房陽臺的酸菜腌制壇旁發(fā)現了一條菜花蛇。消防人員將蛇捕獲后,帶到無人區(qū)放生。

  此外,成都青羊區(qū)貝森路一小區(qū)樓棟內,驚現兩米長的蛇;新都區(qū)桂湖東路一巷有居民在單元樓門口,看到一條青色的蛇……在社交平臺上,有多人反映,在雙流區(qū)、高新區(qū)等地也看到有蛇出現。

  成都毒蛇多為原矛頭蝮蛇

  6月6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員丁利介紹,成都市區(qū)出現的毒蛇中,原矛頭蝮蛇占90%,該蛇也被市民稱為“筍殼斑”。在山區(qū)或海拔高一點的地方,還會有菜花原矛頭蝮蛇、山烙鐵頭蛇,成都偶有竹葉青蛇出沒,但是數量很少。無毒蛇則以黑眉錦蛇為主,俗稱菜花蛇。

  “原矛頭蝮蛇算是毒蛇,但在劇毒蛇里,毒性不是很強。人被咬傷后,主要造成局部腫脹、疼痛,一般不會出現全身不適的癥狀。但是對于老年人、兒童或者有基礎病的人,它會比較危險!倍±f,毒蛇主要出現在植被較好、地形較復雜的區(qū)域,天氣悶熱、潮濕的情況下,如陣雨前后,或者一直下雨、突然停雨后這段時間,毒蛇會經常出沒。

  毒蛇與非毒蛇的咬傷特征存在較為顯著差異:毒蛇咬傷通?梢1至2個明顯較深的毒牙痕,周圍可能伴有局部腫脹、出血或壞死,嚴重時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如凝血障礙、神經麻痹或肌溶解);無毒蛇咬傷多表現為弧形排列的細密齒痕,一般不伴隨嚴重局部反應。

  被蝮蛇咬傷切忌綁扎傷口

  丁利介紹,原矛頭蝮蛇的毒液主要是血液毒素,被咬傷后短時間內出現鉆心的疼痛,傷口局部腫脹。而銀環(huán)蛇的毒液是神經毒素,被咬傷后影響神經中樞,不痛不癢。

  據公開論文顯示,患者被銀環(huán)蛇咬時不會感到疼痛,反而會感覺嗜睡。輕微中毒時身體局部產生麻痹現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經肌肉交接位置,則會阻絕神經傳導路線,致使橫紋肌無法正常收縮,導致呼吸麻痹。

  “老百姓有一個常見的誤區(qū),就是被蛇咬后第一時間拿繃帶或繩子,在傷口近心端纏繞,以減緩毒素蔓延。其實,對產生神經毒素的蛇類可以這么做,但成都一般是蝮蛇,被咬后千萬不要用繩子把傷口扎住,否則可能造成肌肉局部壞死甚至導致截肢!倍±嵝,不論被哪種蛇咬傷,建議立即摘掉手鐲、戒指等物品,簡單沖洗傷口后前往醫(yī)院,不要進行其他不必要的處理。

  成都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市一醫(yī)院)急診科醫(yī)生張路表示,被蛇咬傷后切忌用嘴吸毒或用刀切開放血,“口腔黏膜會吸收毒素,救人者可能反送命。如果切開放血,可能會導致傷口血流不止,甚至加速毒素擴散!

  防蛇指南

  小區(qū)內:

  及時清理綠化帶、樓道堆積物,減少蛇類藏身地;檢查車庫、地下室縫隙,可用鋼絲球+發(fā)泡膠封堵;遇蛇至少保持2米以上距離,勿拍打挑逗。

  外出時:

  1.野外游玩時,應盡量穿著長袖長褲、高幫鞋子,并將褲腳綁緊,避免皮膚裸露在外;

  2.不要進入無人打理的茂密山林,更不要輕易翻動草叢、石塊或洞穴;

  3.叢林中穿行時,可使用棍子左右敲擊,蛇聽到響動會提前離開,避免因無意踩到蛇而招來它的攻擊;

  4.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能夠有效驅趕蛇類,戶外游玩時,可在四肢涂抹硫磺軟膏或噴灑風油精。(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葉海燕)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