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中國網

成都新進保租房項目,讓“蓉漂”一眼愛上這里
2024年11月28日 18:35 來源:中國網 編輯:堯欣雨

  “走,到成都去!”在前不久出爐的長江經濟帶“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數綜合排名中,成都位居榜首。有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數量從1512萬增加至2140萬,來成都的很多都是年輕人,僅2023年就有53萬青年人才涌入成都,他們給這座古老卻也充滿活力的城市,帶來了創(chuàng)意和未來。

  萬千人才愿為“蓉漂”,愿扎根成都。成都引才自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而“宜居”,無疑是一大優(yōu)勢。這其中,冠以成都“首善之區(qū)”的錦江,更是將“品位”與“幸福”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升級“錦遇良才”人才政策 3.0版,引育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評選“濯錦工匠”,實實在在的惠才舉措,吸引懷揣夢想的青年紛至沓來。

  城市地標,為人才量身定制有“品位”的安居樣板

  錦江區(qū)還帶著滿滿的誠意,以城市地標禮遇每一位來蓉人才。由成都錦東不動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建設的錦江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中心將于今年交付使用,該項目是一座集甲級寫字樓、高端酒店、保租房、裙樓商業(yè)等多元業(yè)態(tài)的高端綜合體,位于三圣鄉(xiāng)街道成龍大道與喜樹街交匯處,毗鄰幸福梅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周邊涵蓋幼兒園、中小學、商業(yè)綜合體等教育和生活配套設施,還有華西醫(yī)院錦江院區(qū),鄰近地鐵13號線(建設中),又有多條公交線路補充,交通十分便利。項目聚焦“新傳媒+新文創(chuàng)+新科技”,力爭通過3-5年的打造,形成以數字傳媒為主導的產業(yè)集群,集聚一定數量和規(guī)模的現代傳媒龍頭企業(yè),引聚相關配套服務企業(yè),成為中心城區(qū)“全產業(yè)、全周期、全服務”型科創(chuàng)空間代表項目。

  其中,錦鄰公寓(幸福梅林店)是錦江區(qū)重要的民生工程,提供1136套保租房,預計將于2025年2月面市。室內彰顯現代藝術與自然融合的空間美學,與精工品質的裝飾工藝相得益彰;拎包入住的裝修標準,配備有全套家電家具,能夠解決外來青年的后顧之憂。致力于樹立標桿級人居租住生活樣板,項目將打造區(qū)域首家有腔調、高品質青年公寓,重塑單一的基礎戶型,滿足新時代租賃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理想人居的核心是什么?不僅有好房子,還應該讓居住者享有好生活。設計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將區(qū)域人才畫像與人的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以邊界氛圍喚醒情感共鳴,呈現的8類戶型面積從46.89平方米至112.53平方米不等,即便是最基礎的一室戶開間也規(guī)劃了明確的動靜分離動線,租客不僅能享受到的最基礎的居住功能,還可以靈活使用空間,無論是商務精英、時尚達人,還是幸福情侶,都能在公寓找到契合生活習慣與家庭結構的戶型設計。

  承載夢想,嵌入多元化的“幸福”生活服務配套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在成都,“8小時”以外的精彩同樣令青年人心馳神往。為充分滿足青年人社交、會客、健身、娛樂等多樣性的生活需求,錦鄰公寓(幸福梅林店)公區(qū)還設有休閑健身區(qū)、會議接待室、圖書自習室、共享廚房、共享餐廳、私享客廳等各類特色空間,引導青年人走出家門,構建有人情味兒的熟人社區(qū)。

  一流的租賃住房,也要配得上一流的服務。錦鄰公寓(幸福梅林店)還與國內租賃住房領域領先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商——瓴寓國際深度合作,為租客帶來省心無憂的生活保障。從基礎保潔,到全天候響應的管家服務、設備維修,再到24小時無死角的智能安全防護,讓人才從進入公寓的一刻起就能深切感受錦江真心實意的關懷。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今天的成都,正在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服務供給,營造人人都被看見、被尊重、被關懷的價值生態(tài)。未來,錦鄰公寓(幸福梅林店)還將鏈接更多公共資源,觸達青年人才成長全周期。如計劃引進青年中心、創(chuàng)業(yè)服務站等陣地,重構在地文化和社區(qū)空間的關系,讓青年公寓成為人才“常來常往”的必要場所;建設和運營青年驛站,解決來蓉青年的一時之難。

  有人說,“蓉漂之后、再無漂泊”。安居,是把人才總量優(yōu)勢轉化為城市和產業(yè)發(fā)展動能的關鍵一步。錦鄰公寓(幸福梅林店)啟航在即,我們將以高水平租賃產品和服務,為更多新市民、青年人提供優(yōu)質居住環(huán)境,讓人才精準嵌入城市發(fā)展的壯闊圖景中,雙向奔赴同發(fā)展、共成長。(馬鍇方)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