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6月7日,2025年高考首日。今年四川高考語文作文題給了這樣一段材料:“昨夜閑潭夢落花”“我欲因之夢吳越”“鐵馬冰河入夢來”……夢往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xiàn)我們的感受和期冀,為我們打開更浩瀚的天空。我們也常常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夢,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夢,以行動實現(xiàn)自己的夢。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qū)糍浻杷恕陨喜牧弦l(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如何寫好這篇高考作文,四川在線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到成都樹德中學德育處副主任、語文正高級教師、高三競賽英才班班主任黃靜為廣大考生解析。
成都樹德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高三競賽英才班班主任黃靜評析高考作文:
本次高考作文II卷是簡短的“引語+解讀”材料作文命題形式,和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樣式相似,考生的閱讀理解沒有難度,思維空間非常開闊。材料審題分為三個層次:引語內(nèi)容、概念詮釋、概念延伸。體現(xiàn)出三個鮮明的命題特征:
一是價值引領為國選才,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
我們知道選取怎樣的作文命題材料,凸顯怎樣的價值立意,關乎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養(yǎng)成。2025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II卷從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詩詞出發(fā),強化了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思想引領,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激發(fā)著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學生完全可以從古代詩人的夢聯(lián)想到“自我的夢”牽引到“國家人類的夢”,書寫愿望理想,表達家國情懷。尤其是最后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qū)糍浻杷恕,是“夢”的分享、是接力、是傳承?/p>
二是對接教材教考一致,教材內(nèi)容是命題選材。
2025年1月的八省份適應性考試的三個作文命題是本次高考命題的風向標,重視與教學的銜接,重視與教材的關聯(lián),提高教—學—考的一致性,以考促教,以考促學,是新課標的精神。本次作文“引語”材料,“昨夜閑潭夢落花”“我欲因之夢吳越”“鐵馬冰河入夢來”……都來自初高中教材必學必備篇目。以最強勢的表達,達成糾正一線師生忽視課文學習的不良傾向,對教師將課文講透講好,學生將教材用足用好起到了有力的正向引導。
三是深度思考統(tǒng)整學習,思維培養(yǎng)是關鍵能力。
“引語”內(nèi)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以跨學段、跨時代的方式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夢”的豐富詮釋。張若虛空靈、淡遠的夢,有相思,有追尋,也有悵惘;李白雄奇、浪漫的夢,有豪邁、有浪漫,也有不羈;陸游悲壯、深沉的夢,有生活,有抱負,更有家國。夢的境界,書寫個人的美好期許、獨特情感體驗,表達集體記憶,家國情懷,“引語”材料的表達呈現(xiàn)梯級的上升,它們是認識、思想、思維的進階。
而對“夢”的行動解釋有三個角度:
講述夢想指傳遞希望與力量;
記錄夢想意味著沉淀思考與見證成長;
實現(xiàn)夢想指倡導踐行擔當與創(chuàng)造價值。
考生可以圍繞其中某一個角度深入挖掘,也可以將三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闡述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于實現(xiàn)夢想的綜合意義,從而展現(xiàn)自己對“夢”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qū)糍浻杷恕笔歉拍畹难由,是對夢想的堅守與傳承。它可以是古代仁人志士的家國夢想在現(xiàn)代社會的延續(xù),激勵著當代青年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努力拼搏;也可以是傳統(tǒng)技藝傳承人的堅守之夢,他們將一生奉獻給技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讓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將夢想的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
考生還可以從全球視角出發(fā),闡述人類共同的夢想,如和平、發(fā)展、環(huán)保等,例如如何超越國界和種族的界限,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追求;各國如何通過合作與交流,共同為實現(xiàn)這些夢想而努力;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分享環(huán)保技術(shù)和經(jīng)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