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首頁 > ylss > 紅星新聞

世運推廣歌曲《與你同在》首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吳艷妮、王楚欽等新一代運動員
2025年07月08日 13:16 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曹惠君

  隨著成都世運會進入開幕倒計時30天,城市與賽事的脈搏躍動在每一處角落。7月8日,“聽見世運”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推廣歌曲《與你同在》正式全網上線。歌曲以堅定而溫暖的旋律,邀請全球同行者并肩前行、共赴夢想,以“與你同在”的情感呼應,點燃了屬于成都世運的熱血能量,也奏響了賽場之外的心靈共鳴。

▲7月7日,歌手錄制《與你同在》
▲7月7日,歌手錄制《與你同在》

  靈感來自新一代運動員

  找回最純粹的運動熱血

  《與你同在》由成都籍詞曲作家吳牧禪作曲并擔任制作人,同時,他與作詞人吳建明聯(lián)合作詞,李曉東、劉明輝、楊泉、思宇呀(藝名)四位演唱者傾情獻聲,川音拾光合唱團、北京國際首席愛樂樂團等專業(yè)團隊深度參與演繹。創(chuàng)作者們不僅以飽滿的情緒詮釋出世運賽場上并肩追夢的景象,也將音樂打造成一種跨越語言與文化的信任紐帶。

  歌曲在音樂編排上大膽融合交響、電子與搖滾,形成一股張力十足的“聲浪”。節(jié)奏強勁如心跳,配合反復循環(huán)的吶喊助威,宛若萬人體育場的聲波呼應,仿佛讓聽眾置身沸騰的能量場,掀起一場“熱血爆發(fā)”的現(xiàn)場體驗。

  創(chuàng)作者吳牧禪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來自新一代運動員,比如吳艷妮的自信、王楚欽的霸氣,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棱有角,敢拼、敢贏、更敢秀的新一代。所以就想寫一首能夠承載體育內核的汗水、友誼、超越與極境,響徹體育場的穹頂?shù)母枨!?/p>

▲歌曲《與你同在》制作人吳牧禪
▲歌曲《與你同在》制作人吳牧禪

  歌名《與你同在》則是歌曲的靈魂核心,吳牧禪說:“希望向世界傳遞成都包容、溫暖、熱情的懷抱!睆馁悎霰寂艿娇磁_歡呼,從跨越國界到牽起手心,這種團結的氛圍不被語言所限,而是源于體育最本真的力量,注定在每一個“與你同在”的瞬間回響不息。

  城市寫給世界的“音樂名片”

  成都用旋律回應熱望

  歌曲的聯(lián)合作詞人吳建明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與你同在》的創(chuàng)作用了接近一年的時間,“改動的版本不計其數(shù),沒法具體統(tǒng)計了。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反復斟酌、修改,最終呈現(xiàn)的版本和最開始是完全不一樣的。最終想表達的是,大家因為成都世運會而溫暖相聚,共赴這一全人類的盛會!”

▲歌曲《與你同在》聯(lián)合作詞人吳建明
▲歌曲《與你同在》聯(lián)合作詞人吳建明

  在成都世運會這場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中,音樂不僅作為氣氛營造的載體,更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情感表達!杜c你同在》以音樂的方式為世界遞出邀請,也是屬于成都的音樂名片,“與你同在”寫盡千年蓉城的待客之道,讓每一個參賽者、觀眾、志愿者都能在歌聲中感受到溫暖的“同在感”。 

  當音樂響起,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在歌聲中變得觸手可及,成都以它一貫的煙火氣與真誠熱情,用聲音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正是這種源于城市、面向世界的精神氣質,讓《與你同在》不止于傳遞賽事氛圍,更喚起了關于團結、友誼、夢想、勇氣的世界共鳴。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是吳牧禪為成都創(chuàng)作的又一封“城市情書”。他曾寫下《煙火成都》《我心歸處》,而這一次的《與你同在》,則是成都向世界說出的一句邀約:“拼搏的榮光、真摯的友誼、生活的巴適安逸,都與你同在!

  隨著《與你同在》的發(fā)布,“聽見世運”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推廣歌曲也帶領著市民、游客共同倒數(shù),沉浸式迎接成都世運,目前上線的多首作品,分別從不同角度表達城市文化、青年精神與世運氣質。《與你同在》的上線,進一步補全了“共鳴與團結”的表達維度,讓城市的音樂更具溫度,也更具廣闊的國際語感。 

  接下來,“聽見世運”還將陸續(xù)發(fā)布多首風格各異、題材多元的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讓世界在歌聲中走近成都、了解成都,也為成都世運會持續(xù)奏響青春與熱愛的前奏。在歌聲里倒數(shù),在旋律中相聚,成都正用聲音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聽見世運”,共赴未來!

  紅星新聞記者 姜山 攝影記者 王勤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