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wǎng)四川

珙縣:以“一小”見“大治” 靜待“珙童花開”
2023年04月21日 20:58 來源:中新網(wǎng)四川 編輯:堯欣雨

  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4月21日電(吳平華 胡文菁)近年來,珙縣在深入推進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過程中,緊盯“一老一小”特殊困難群體做實關愛服務“文章”,重點聚焦未成年人保護,緊扣“學業(yè)有教、安全有保、親情有護、生活有幫、困難有助”目標,下足繡花功夫關愛“一小”,精心呵護“珙桐之鄉(xiāng)”留守兒童的美好“花期”。

  各級組織引領發(fā)動,讓留守兒童“有家護”。針對許多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溫暖的實際,堅持黨建引領,建立黨組織、共青團、婦聯(lián)、民政、教育、司法等部門同步聯(lián)動機制,縣政法系統(tǒng)各單位成立珙縣青春自護宣講團,同步鏈接珙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年宣講分團,通過講座、授課、互動等方式,開展涉未成年人知識宣講85場次,2000余名未成年人參加活動,切實提高兒童安全自護能力,筑牢兒童成長“安全堡壘”;依托婦女兒童之家、農家書屋等全力打造出“童伴之家”“童心港灣”,定期優(yōu)化陣地建設,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提供安全舒適的活動空間。截至目前,已在全縣建設23個童伴之家、5個童心港灣,常態(tài)化跟蹤服務留守兒童1055名;鼓勵珙縣籍團員青年參加“統(tǒng)選兼用”項目選拔,最終27名同學成功上任鄉(xiāng)鎮(zhèn)團委兼職副書記。2022年,西華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團組織派出10支隊伍90名優(yōu)秀大學生深入珙縣開展暑期志愿活動,在全縣開設7個兒童托管班,累計志愿服務2494小時,服務留守兒童1000余人次。

  愛心組織承接帶動,讓留守兒童“有人管”。針對許多留守兒童缺管缺教的實際,積極尋求愛心組織和愛心人士介入,提升“童伴計劃”的社會關注度。對接珙縣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協(xié)會提供低嘗服務,推出珙縣“共護成長·珙童花開”童伴計劃主題課程,每月在所有童伴之家、童心港灣至少舉辦2場琴棋書畫、趣味科普、金融啟蒙等主題活動,月均參與兒童1100余人;聯(lián)合縣級部門打造珙縣“共護成長·珙童花開”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結對關愛幫扶品牌,指導志愿者定期在28個項目點開展“陽光陪伴”、權益維護咨詢等暖心服務,盡力彌補兒童親情缺失;組織珙縣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持證社工圍繞安全教育、性教育、行為習慣等開展心理疏導、行為干預專業(yè)服務,每季度進行一次團體性心理輔導,同時提供個案心理疏導,著重從“防”入手,強化社會干預,嚴防死守預防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童伴媽媽踴躍行動,讓留守兒童“有媽疼”。針對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陪護關愛的實際,精心選聘“童伴媽媽”,采取摸排走訪、建立臺賬、“精準關愛+動態(tài)管理”等形式,規(guī)范管理“童伴之家”,共享“童伴媽媽”;以“補愛”和“補管”為核心,消除“監(jiān)護死角”。2022年,28位“童伴媽媽”共家訪留守兒童5800余人次,開展勞動實踐、主題閱讀等1400余場次,主動收集并協(xié)助解決厭學、內向等問題29個,向所在鎮(zhèn)村反饋意見建議12條;尊重留守兒童意愿,回歸兒童本真,豐富留守兒童社會交往形式,增強留守兒童自信心,促其健康快樂成長。2022年開展“圓夢·微心愿”活動9次,收集留守兒童心愿1000余個,累計落實書籍、玩具等愛心物資18萬余元。(完)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