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2日電 (趙小利 楊正兵 王歡)日前,3歲男童陽陽(化名)的父母聽見主刀醫(yī)生張利兵說出“腹部的腫瘤已經完整切除,手術很順利”這句話,立即激動地哭著擁抱在一起,長達數(shù)月的治療終于等來了這個好消息。
三個月前,陽陽嚷著“肚子疼”,父母帶他到醫(yī)院做檢查,竟查出腹膜后長出來一個長15厘米、寬8厘米的巨大腫瘤。因為腫瘤體積巨大、性質不明,家人帶著陽陽輾轉多家醫(yī)院,最終前往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由該院小兒外科腫瘤團隊接診。

術前三維成像顯示,腫瘤(圖片上黃色部分)呈狹長狀,沿著整個腹腔長軸延伸,幾乎占滿整個盆腔,而且從陽陽的發(fā)病時間表來看,腫瘤生長非常迅速。
綜合各種跡象,醫(yī)生高度懷疑是腹膜后惡性腫瘤。當務之急是切除腫瘤,但陽陽已經基本吃不進去東西了,身體情況極差,很可能無法耐受一期手術切除。
在多方因素考慮下,最終腫瘤外科團隊為陽陽制定了一個綜合治療的方案:先做一個腫瘤活檢,待病檢結果出來后先針對性化療四個療程;待腫瘤縮小后,再手術完整切除腫瘤;術后繼續(xù)化療四個療程。即化療+手術+化療,也就是所謂“三明治療法”。
活檢結果出來后,證實是神經母細胞瘤。這是一種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經節(jié)細胞的惡性腫瘤,占兒童惡性腫瘤的8%-10%,是兒童最常見的實體腫瘤之一,因高發(fā)病率、侵襲性強、易轉移、治療難度大而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
不過,因為暫時未發(fā)現(xiàn)轉移,陽陽的治療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繼續(xù)在成婦兒完成四個療程的化療后,再次做CT發(fā)現(xiàn),陽陽的腫瘤竟然縮小了一大半,腫瘤標志物完全轉陰。這些信息,都意味著化療起到了明顯作用,陽陽已經可以手術,完整切除剩余病灶了。
此次手術由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院長、知名兒外科專家張利兵主刀。術中發(fā)現(xiàn),雖然通過化療后腫瘤明顯縮小,但腫瘤附近仍然包裹著腹部的重要大血管,稍有不慎隨時就有血管損傷、大出血風險。
手術團隊經過四個多小時的奮戰(zhàn),將一根根血管辨認、分離并保護起來,再繞過血管一點點地取出腫瘤,精細功夫不亞于“雕花”,最終將這個沿主動脈走形的大腫瘤完整剝離,完整顯露腸系膜上動脈、腎動脈、腎靜脈、腸系膜下動脈且分毫未損,手術取得成功。
科普時間:
關于“兒童腫瘤之王”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起源于交感神經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它占兒童惡性腫瘤的8%-10%,僅次于兒童白血病和淋巴瘤,但其死亡率高達15%,因其具有疾病進展迅速、死亡率高、治療難度大的特點,所以常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臨床表現(xiàn)多樣,低中危患者預后較好,高;颊呒词菇邮芑、放療、手術、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多種方法的綜合治療,5年總生存率仍低于60%。
神經母細胞瘤的臨床癥狀和預后,因腫瘤位置和是否轉移而異,常見表現(xiàn)包括:腹部腫塊(最常見,約40%發(fā)生在腎上腺);骨痛、關節(jié)痛(易誤診為“生長痛”);“熊貓眼”(眼眶轉移導致眼眶周圍青紫、眼球突出);高血壓(腫瘤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貧血、發(fā)熱、體重下降(全身癥狀);脊髓壓迫(導致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
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的預后與是否轉移和侵犯其他臟器密切相關,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出現(xiàn)不明原因腹痛、骨痛、眼球突出、體重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如果確診或懷疑后,應盡快選擇兒童腫瘤?漆t(yī)院治療,避免誤診或延誤。
兒童腫瘤并非罕見
早診早治超80%可治愈
2025年4月15日至4月25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周,成婦兒特別提醒各位家長,惡性腫瘤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兒童腫瘤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jù)國家兒童腫瘤監(jiān)測中心公布,2020至2024年,我國新增兒童腫瘤患者預計超過15萬,其中實體腫瘤占比約60%,高于白血病。
兒童腫瘤與成人腫瘤不同,其進展速度極快,有的腫瘤從一期發(fā)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四個月,因而早期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需引起家長高度關注。
不過,兒童腫瘤雖然“兇險”,但如果能夠早診早治,治愈率卻普遍比成人高。這是由于兒童腫瘤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胚源性組織,對化療、放療等敏感性優(yōu)于成人。其次,因為兒童心理單純,治療時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此外,兒童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期,身體恢復更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