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fw > 四川新聞網(wǎng)

熱熱熱熱熱!藥師提醒,防暑藥物、食物不能想吃就吃
2022年07月07日 09:43 來源:四川新聞網(wǎng) 編輯:曹惠君

  四川新聞網(wǎng)-首屏新聞成都7月6日訊(記者 李丹)據(jù)成都氣象局消息,截至16時,成都最高氣溫達到了40.1度(簡陽)。據(jù)悉,成都今年已發(fā)布7次高溫預警信號,時間集中在6月28日以后。其中,6月28日、29日、30日連續(xù)3天,成都市氣象臺發(fā)布高溫橙色預警;7月3日發(fā)布高溫藍色預警,4日升級為高溫橙色預警。而截至6日,已經(jīng)連續(xù)4天發(fā)布高溫預警信號。

  如此高溫,不少市民朋友已經(jīng)備上防暑藥。防暑藥那么多,是不是都“差不多”?只要隨便用其中的一種就可以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學部藥師馬晴提醒:“藥的成分不同,功效有別,應用起來是有各自的適應癥的!

  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的處方來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由藿香、蒼術(shù)、陳皮、厚樸、白芷、茯苓等中藥組成,功效為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祛暑解毒、增強食欲,主要用于治療“陰暑”。所謂的陰暑,并非由于烈日暴曬,而是由于暑熱夾濕造成的。環(huán)境濕度大、天氣悶熱是最主要的原因。暴雨之后的悶熱天氣,或長時間的“桑拿天”會出現(xiàn)頭痛、惡心、食欲不振、嘔吐等不適癥狀,服用藿香正氣水較為合適。

  馬晴提醒,藿香正氣水含有酒精。酒精過敏者禁用,同時服藥后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yè)、機械作業(yè)及操作精密儀器。

  仁丹

  馬晴介紹,仁丹的主要成分為陳皮、檀香、砂仁、豆蔻、甘草、木香等,其作用是清暑開竅,適用于因烈日暴曬而引起的中暑以及傷暑引起的惡心胸悶、頭昏等,同時可用于暈車、暈船。

  用法:含化或用溫開水送服。

  十滴水

  十滴水的主要成分有樟腦、大黃、生姜、丁香、辣椒、桂皮等。有祛暑、健胃的功效,適用于緩解中暑后出現(xiàn)的頭疼、頭暈、高熱、嘔吐、胸悶等癥狀。烈日下勞作、旅行時,凡有煩熱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熱。

  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兒童減半)滴入1杯白開水中,攪勻服下。

  需要注意的是,仁丹中的朱砂和十滴水中的樟腦,這些有一定毒性的成分,所以孕婦和嬰幼兒禁用,成人也不宜長期服用。

  馬晴介紹,除藥物外,還可以巧用食物防暑。

  水

  暑熱多汗,人體會丟失大量的水份,及時補充水份非常重要。尤其是戶外工作者,更應當提前和隨時地補充水份。總之,夏天要多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

  汗多者可在水中加少量的鹽,以補充隨汗液排泄的鹽份。

  白開水,茶水、蔬菜湯、飲料等都是補充水份的途徑,但需注意以清淡為主——例如茶以淡茶為好,菜湯也不要過咸,果汁飲料不可過濃、過甜。

  水溫以常溫為宜,冰鎮(zhèn)的飲料雖然可口,但易引起胃腸痙攣,不推薦大量飲用。

  

  有人會問,生姜不是熱性的食物嗎?吃了生姜會出汗,夏天能吃生姜嗎?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夏季很多人喜歡吃冰激凌、雪糕等冷飲,并且喜歡長期呆在空調(diào)房間不出門,這都會導致人體內(nèi)的濕氣無法正常排出。生姜具有解表化濕、升發(fā)陽氣的功效,可以開胃健脾,預防中暑。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它確實是夏季非常好的一種保健食品。當然,吃生姜也是有講究的,不是一天到晚地吃,也不是越多越好。生姜最好在早上吃,每天也不能超過5片。

  綠豆

  綠豆,別名“青小豆”,美號“綠珠”,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綠豆也是中藥里重要的解毒之品,對多種有毒物質(zhì)中毒(比如農(nóng)藥中毒、鉛中毒等)都有解毒作用,當然最常用綠豆來解暑熱之毒。綠豆性寒,清解暑熱,大夏天、尤其是戶外活動后飲一碗綠豆湯,對于排解暑熱是非常有利的。綠豆還可以和百合、甘草等食物和藥物搭配,口感和療效會更好。但其性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少用。

  冬瓜

  冬瓜,又名白冬瓜、白瓜、枕瓜,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果實,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其子、皮、肉、瓤均可入藥,為夏日餐桌上的佳肴。

  中醫(yī)認為,冬瓜性味苦、微涼,入肺、大腸、小腸、膀朧經(jīng),有利濕消腫、清熱解毒、下氣化痰功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其“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侗静菥V目》言其“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馬晴說,但是冬瓜的食用是有禁忌的!妒朝煴静荨费云洹盁嵴呤持眩湔呤持萑!薄侗静萁(jīng)疏》言其“若虛寒腎冷,久病滑瀉者,不得食。”所以,冬瓜是清涼性質(zhì)的食物,火體人宜食,寒體人則不宜多食。

  荷葉

  荷葉,又稱蓮花莖、蓮莖,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中醫(yī)認為,荷葉性平,味苦,無毒,歸肝、脾、胃經(jīng),有清熱解暑、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綱目》言其“生發(fā)元氣,裨助脾胃,澀精濁,散瘀血……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產(chǎn)生惡血、損傷敗血!

  《本草通玄》言其“開胃消食,止血固精。”鮮荷葉具有解暑、清熱、利濕等作用;經(jīng)過炮制后的荷葉具有降血脂、升陽發(fā)散、健脾開胃等功效。夏天暑濕較盛,體虛脾弱,胃口不開,難能進補,宜食荷葉。

  需要注意的是,荷葉的食用也要有度,不可過量或長期食用,尤其是對于體瘦虛弱之人,更不可多食。

  馬晴介紹,另外,防治夏季疾病還可以通過食療藥膳方。

  陳皮荷葉茶:荷葉5克,陳皮2克。亦可用鮮荷葉、鮮橘皮按以上比例,用水煮5分鐘左右就可以飲用;蛴梅兴疀_泡滿杯,燜5~6分鐘,便可飲用。亦可適量放些竹葉或者冰糖,口味更佳。

  具有消暑利濕、生津止渴、開胃健脾、散瘀解熱等功效。適用于暑熱頭痛,頭暈,口干煩渴,嘔吐反胃等。

  綠豆冬瓜湯:肉 250 克,綠豆 75 克,紅糖適量。將冬瓜切成小條狀;綠豆洗凈放入砂鍋內(nèi),加清水煎煮,待豆粒煮成豆糜狀時,加進切好的冬瓜,繼續(xù)煲20分鐘左右,然后加入適量紅糖調(diào)味。可早晚分食。具有清熱解暑,解毒潤燥。除煩止渴,祛濕利水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躁不安,口渴尿黃,小便不利等。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